車聯網三大基礎設施已具模型,未來還會遠嗎??
車聯網,是中國少數不多的幾乎被所有投資機構看好但是始終未能落地的行業(y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車聯網是之后每一臺汽車走向數字化的重要一步。雖然從市場聲量上看沒有一家品牌能夠能通過車聯網讓中國的讓汽車進入智能時代,但是在市場深水區(qū)已經有很多車聯網品牌在著手搭建車聯網的基礎。
車聯網基礎設施搭建完畢
最近幾年熱衷于車聯網公司不在少數,安吉星作為通用的旗下的前裝智能系統(tǒng)已經打通了通用旗下各款汽車。由于車聯網是從端到云的統(tǒng)一整體,缺一不可,由于車聯網中汽車智能化的部分是由車廠主導,然而目前汽車集成式的供應鏈形態(tài)決定其封閉性,很難建立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業(yè)務模式,造成平臺與其他行業(yè)的信息割裂,信息無法共享,導致業(yè)務和應用開發(fā)成本較高,業(yè)務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速度緩慢,所以,對于開發(fā)者來說其開發(fā)應用和服務的積極性也相應降低。因此整車廠商對于車載信息終端的把控是整個車聯網市場迅速發(fā)展的阻礙因素。
這就給后裝市場提供了巨大市場空間。以翼卡為代表的后裝品牌早就已經開始了對車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現如今已經初具規(guī)模。我們以翼卡為原型來撥開現階段中國車聯網的現狀。
基礎設施之一:流量
移動互聯網的進步讓車聯網有了真正的血液,流量已經成為企業(yè)切入車聯網市場的關鍵點,也是汽車是否能夠聯網的基礎設施。通過龐大的用戶基礎和用戶增長率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與通訊三大運營商達成默契的合作,從而讓車主享受紅利。這也是翼卡等很多后裝車聯網公司搭建車聯網基礎設施所需要走的必經之路。
以翼卡為例,300萬的用戶存量和每月20萬+的高速用戶增長為翼卡奠定行業(yè)地位和向聯通的議價基礎,而聯通也非常樂于出現用戶存量達百萬級的流量分發(fā)商,所以翼卡和聯通的合作漸入佳境,形成了緊密的依存關系。
基礎設施之二:硬件
車聯網硬件已經是一個不需要在繁述的話題,后視鏡和和車載各種智能設備已經成為車主的剛需,無論是需求和硬件供應都已經成熟。從國外品牌到國內品牌,從線上到各個線下代理商,規(guī)模化和產業(yè)化已經形成。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目前僅生產智能后視鏡的廠商就有200家以上。而翼卡幾乎已經完成了對90%以上的廠家簽約合作。由此可見,車聯網公司正在跳出自己生產硬件的模式并逐漸完成了對于硬件的產業(yè)級別整合。
基礎設施之三:服務平臺搭建
服務平臺搭建是資源和服務整合的基礎。這個平臺的搭建同樣需要大量的用戶積累,才能對資源合作方產生“入口級”吸引。因為當汽車正式成為一個消費場景和服務的使用場景,首先出現的是平臺級的競爭,幾乎所有的中國大公司包括BAT都對能形成這個入口級平臺虎視眈眈。其次,平臺穩(wěn)定之后大量的應用和資源將展開更為焦灼的應用級競爭。那么誰能成功地搭建起這個平臺或平臺之一將是未來車聯網公司是否能成功扮演服務分發(fā)角色的關鍵。
車聯網前瞻
當車聯網的基礎設施搭建完畢時,我們不妨就可以設想一下車聯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前瞻之一:多傳感大數據
車聯網的本質就是物聯網,而車與車的互聯將是未來車聯網的技術方向。通過車的傳感器從而達到規(guī)避事故和操作失誤,并收集駕駛數據產生價值幾乎是所有車聯網品牌發(fā)展方向。而駕駛數據更是一座挖掘不完的金礦。
前瞻之二:云端同步
如果你把車規(guī)劃成一個互聯網入口,那么這個入口就必須和其他的入口互通互聯。從手機到pc,從生活服務到事項提醒再到休閑娛樂,當汽車在云端和用戶其他的計算平臺相連,汽車的作用就不僅僅是提升車主的出行效率,它將徹底使汽車成為新的移動計算平臺并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升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前瞻之三:泛娛樂入口
有屏幕的地方就能成為泛娛樂入口,而隨著人們在車上的時間越來越多。汽車場景已經成為所有大公司搶占的娛樂入口。
伴隨內容經濟的爆發(fā),使得汽車稱為新的內容場景載體,而這個場景一定是以聽覺和語音交互為中心的特殊場景。在我們可以遇見的未來,車聯網也將成為新新的內容分發(fā)平臺。為車主提供內容和咨詢服務。
而以上的這幾個目標只能由一個或者是幾個真正了解用戶并已經形成用戶規(guī)模的平臺商去完成,我們也樂見更多翼卡級別的車聯網企業(yè)出現,當市場形成規(guī)模,真正受益的將會是消費者。
